Monday, June 26, 2006

李遠哲四點聲明批扁

转载自<世界日报--世界新闻网〉 http://www.worldjournal.com

李遠哲四點聲明批扁
罷免表決前 籲「止謗莫如自修」

[本報台北廿六日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25日發表四點聲明,直指民進黨執政以來,政績有限,弊案不少;他表示,「對於該黨未能堅持理想,未能謙卑執政,本人深感痛心。」
立法院27日即將表決罷免陳水扁總統案。李遠哲在聲明中呼籲,發動罷免的一方,應當深切體察憲政設定罷免案高門檻的原理,但被罷免的人也應當再三推敲「止謗莫如自修」的精義。
李遠哲在2000年及2004年總統大選,均挺身支持陳水扁,2000年並身兼國政顧問團之首,發表「跨越斷層」一文,提出「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名言,被視為促成政黨輪替的關鍵推手。
不過,在第一家庭弊案連連發生之後,李遠哲一直未對外表示看法。選在罷免案表決前夕透過中央社發表聲明,等於總結他在這段期間的想法,對藍綠陣營幾乎做了等量的回應。朝野對此反應不一,總統府和國民黨均表示肯定,親民黨則要求李遠哲表示歉意。
李遠哲署名的四點聲明如下:
一、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是普世價值,也是本人的堅定信念。本人過去對台灣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所公開表達的各種主張,今日檢視,依然堅持。

二、民主進步黨執政以來,政績有限,弊案不少。對於該黨未能堅持理想,未能謙卑執政,本人深感痛心。殷盼該黨深自檢討,以後功補前過,俾不負人民寄託。

三、現行憲法對罷免總統的高門檻設計,應係當年修憲時著眼安定政局的縝密考量。本人認為發動罷免的一方,應當深切體察憲政之治的原理,但被罷免的人也應當再三推敲「止謗莫如自修」的精義。

四、台灣是國際社會的成員,在人類邁向未來的大道上,各國競爭激烈,不進則退。近數月來,本人多次出國,目睹各國進步神速,感觸良多。上個禮拜還赴中東參與中東和平會議。過去水火不容的國家,現在都在對談,可見和解才是當前世界的共同語言。反觀國內,假如因為內部長時間政治惡鬥,造成施政空轉,2300萬同胞不分藍綠、不分族群,勢必同受其害,無一倖免。因此,希望各方體察和解的世界潮流與同胞禍福與共的現實,從速共同排除籠罩台灣上空的陰霾,讓陽光重新照耀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2006-06-26

<今天这一课:品格> -- 龙应台(台北)

转载 新加坡 联合早报 社论/言论/天下事 2006 -06-27
http://www.zaobao.com

<今天这一课: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龙应台(台北) •作者是作家、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香港大学兼任教授

光荣的一日
  今天,是一个光荣的日子。将来的历史会写到,在2006年6月27日这一天,台湾人行使罢免权,督促一个总统下台。
  不论今天的罢免结果如何,台湾人民又在华文世界的民主进程和宪政史上,竖立了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表面上,台湾一片动荡;人们每天看见、听见,被铺天盖地包围的,是电子媒体的夸张和耸动、街头巷尾的挑衅和喧嚣、丑闻弊案的揭发或遮盖、领导人物的尊严扫地、意见菁英的各说各话。民主似乎堕落成只剩下政治操作的尔虞我诈;价值的混淆,是非的颠倒,社会互信的严重腐蚀,使人开始怀疑,这一切是否值得。
  但是,你不能不看见,在这喧嚣混乱的同时,人民在集体补课,补修在威权时代里不准你修的公民课。
  每一件贪腐弊案的揭露,都使政府的权力运作增加一分透明。每一篇对金融勾结的报道,都使人民对公共政策多一份警惕。每一次政治人物的演出,都使人民更熟悉他的伎俩,看穿他的破绽,认清他的品质。不要小看了台湾人民,台湾人民在弊案中累积他对权力本质的认识,在喧嚣中磨利他对政治人物的判断,在纷纭中加深他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在混淆中培养他对真伪价值的辨识。
  他挣脱了权威的束缚,实践过选举,实验过公投,现在,他再跨出一步,敢于尝试罢免。罢免可以不成功,但是人民已经给政治人物一个清清楚楚的警告:我可以选你,就可以罢免你。
  世界上没有人能否认:台湾有的,是整个华人世界里政治敏感度、成熟度、自主性最高的公民群体。
  补课的代价可能很高,可是成熟的过程没有不痛苦的;今天,我以身为台湾公民为荣。
足球不只是足球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负担。昨天,收到一封电邮,作者是一个17岁的德国少年:
  “麦茵河中央搭起一个大得不能再大的电视屏幕,两边都可以看到球赛现场转播。河两岸挤满了人,新闻说,起码有30万人聚到河边来,隔着中间的河水,两岸对看。
  马路上、河岸边、广场上、酒馆里,挤满了人,各色人种……最奇怪的是,每个人都在微笑,都在拥抱,都在唱歌。我从来没见过德国人对彼此那么友善,对陌生人那么热情,我从来没见过德国人那么喜悦,那么开怀。
  我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德国国旗同时出现——几千几万幅国旗在人们的手里挥舞飘动。我从来没见过德国人那么以自己的国家‘自豪’,其实,我从来没见过德国人以自己的国家‘自豪’过——这真是第一次。大家在挥舞国旗为德国队加油的时候,好像纳粹的阴影真的消失了,好像人们突然发现——我们是德国人,是一体的。
  我这才发现,这次主办足球世界盃,对德国人的‘认同’是多么、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我很吃惊。”
  这个17岁的德国青年以一种最天真的方式认识了政治领袖们非常明白的一种规则:成功地主办国际体育竞赛可以给国民带来自豪感以及向心力。在全世界的注目之下,把盛会办得风光,人民会以他所属的国家为荣;国际竞技所带来的“同舟共济”和“同仇敌忾”的情感,又能加深人民的国家认同和社会凝聚。每一个有能力的国家都铆足了劲在竞争重大国际竞技或博览的主办权,除了经济考量之外,这“凝聚认同”、给国人光荣感的政治考量,是一个核心因素。
元首不只是经理
  一个国家的元首,在我的理解,有四个核心的责任:第一,不管国家处境多么艰困,他要有能耐使人民以自己的国家为荣,使国民有一种健康的自豪感。第二,不管在野势力如何强悍,他要有能耐凝聚人民的认同感,对国家认同,对社会认同,尤其是对彼此认同。第三,他要有能耐提得出国家的长远愿景。人民认同这个愿景,心甘情愿为这个愿景共同努力。第四,他不必是圣人,但他必须有一定的道德高度,去对外代表全体人民,对内象征社会的价值共识。小学生在写“我的志愿”时,还可能以他为人生立志的效法对象。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带领台湾人进入21世纪的这位元首,是的,他近乎灾难性地不及格。
  当他在空中做外交“迷航”的时候,当他让霸气的美国政府直接或间接羞辱他的时候,台湾人没有自豪感可言,只有沈默的屈辱。当他用充满暴力暗示和诱引冲突的语言对人民说,“我愿意牺牲,扣扳机吧”的时候,台湾的社会是被精心设计地撕开割裂,而不是和解和凝聚。当他对一件又一件的弊案无法澄清,前后矛盾,而同时又拒绝反省的时候,他不是一个道德典范,他是一个典范的颠覆与嘲弄。
  至于可憧憬的愿景——谁说得出什么是台湾的愿景?这个社会,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人在谈愿景了。举国的力气,投掷在对一个人的争执上。一个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枢纽,变成问题的来源。
  我们赋予元首的任务,是让他以超出我们的道德力量去做教育孩子的人格典范。是让他以高于我们的眼光,为我们找到方向,指出梦想之所在。是让他以远比我们开阔的胸襟去把那撕裂的,缝合;使那怨恨的,回头;将那敌对的,和解;把那剑拔弩张的,春风化雨。
  他回报我们的,却正好是一切的反面。
  这个是非,在我眼中,是分明的。元首不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只需谈执行绩效和法律责任。对于元首,法律责任只是最低要求、最末端的一件事;他第一要担起的是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不是依靠法律条文来规范的。
  规范政治和道德责任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体文明和教养。
谁教过他“品格”?
  
  当一个元首成为“千夫所指”时,一个深层问题必须追究的是,这样的元首和他的裙带集团,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他们的家庭和小学教育,有没有教过他们,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诚实是第一原则?他们的中学教育,有没有教过他们,公和私的界线要严格分明,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元首的大学法律系教育,有没有教过他:最大的权力必须以最大的谦卑来承担?有没有教过他韩愈在1200年前说过的话:“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没有教过他萨穆尔•斯迈尔斯在130年前说过的话:“一个伟大的国家领袖在他身后留给国家的财富是,一个毫无瑕疵的生活楷模,是所有后人在形成自己品格时仿效的榜样”?
  他所一路成长的社会环境——父母、长辈、老师、社区、媒体、整个教育系统,有没有给过他一种熏陶,一种教训,告诉他:没有品格,权力可能就是灾难?
  培养了他的政党,在台湾民主进程上曾经做过伟大贡献的这个党,有没有认识到,人民当初是因为对这个政党的品格有所信任才将权力交给了它,而将来人民还迫切地需要它,重建清新的品格力量,去监督和对抗下一轮可能腐败的新的执政者?
  今天拼命为他辩护的人,是为了什么而为他辩护?品格和道德, 在民主政治里, 究竟还算不算数? 今天反对他的人,又是为了什么而反对?是真正原则的坚持,还是党派权力的便宜计算?
  如果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政党,从来就不曾把品格和教养看做教育的关键内容,如果我们的政府,从来就没把公民素养看做国家的教育大计,如果有了民主制度,但是制度里的人民本身是一个对于品格根本不在乎的群体,那么选出一个无能、无识又严重缺乏耻感的总统,我们为什么惊异呢?
  任何一个政治人物,都是社会的整体文明与教养的产物。检讨他、批判他的同时,这个社会本身的公民教育和品格培养,恐怕更值得我们深深、深深地思索。
一点也不差  
  所以,罢免通过不通过,哪里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呢?罢免的真正历史意义其实在于,透过罢免的提出,台湾人民用无比清晰的声音做出宣示:民主不是民粹,自由不是放任,容忍不是抛弃原则,人民长大,不代表不需要典范。透过罢免的提出,人民在考验自己对大是大非有多少坚持,对社会进步的力量有多少信心,对不该忍受的行为他如何决断,对值得奋斗的目标他如何执着。
  一课一课地上,一关一关地过;一路走来,台湾人,你一点也不差。
  

Sunday, June 18, 2006

我的拙见:何谓科学与政治??

李远哲两度为陈水扁背书,是不争的事实。每个科学家都有本身的价值判断,政治哲学,这不一定和科学有直接关联。但由于科学家的专业训练、眼光和一种知识分子的价值判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信科学家。。

科学需要试验去验证,虽然理论属于理想主义,但在科学的诠释里头,有它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政治也是一种科学,我们也需要试验和实践理想主义。。。如果说李远哲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正运用科学方法去验证理想。。。

台湾能够不流血变天,促成了台湾民主一大步,除了李远哲,也是因为台湾人民敢于尝试,运用手中的一票作试验。。。
人们不该只是看到支持一个错误的人就认定他政治上的有眼无珠,他看到的,也许是整个制度的长远改变。。。往往拥有长远辽阔眼光的人,才会给有眼无珠的人认为有眼无珠。。。我隐约记得龙应台说过一句话:“因为混乱才会有整合的一天。"
台湾民主才走多少年?不流血变天是台湾的民主成绩单。。。马来西亚人做不到,不配说台湾!!!

就算李远哲有眼无珠,两度支持“阿斗”,但台湾人民都只会盲目跟从李远哲吗??如是如此,又或许太低估台湾人民了。。。再伟大的科学家也只是人,大众把科学家当神,很多时候是一种误解,更因为不懂何谓和为何科学。。。虽然我这么说,但并不表示我就一定懂什么是科学。。。

我不知道繁林是谁,但从他的文章,我的结论是:他不懂政治理想,更不懂科学!!


转载《南洋网》

- 轻弹浅唱 -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29&pg=789&ac=617090

轻弹浅唱: 诺贝尔奖光环与台湾政局 2006/06/17 11:58:44
●繁林

李远哲因诺贝尔奖光环盖顶而一言九鼎。

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时,李远哲先表明中立,后在投票日前几天表态支持陈水扁,一表态即“一走了之”远飞美国,陈水扁中选后才踌躇满志归来。

那年的总统选举,陈水扁以一个马鼻的差距脸胜本受看好的宋楚瑜。台湾报章选后评论,认定李远哲一言九鼎,他的临门一脚,球入龙门,把陈水扁送入总统府。

如今弊案缠身的陈水扁,他首任4年,政绩乏善可陈,更已失去清廉政誉,但李远哲乃不免于2004年总统选举时,再度为他“背书”,在与他同台的记者会上,极尽说陈水扁好话之能事。

陈水扁终于挫败本受看好的连战而蝉联。这当中,“枪击案”肯定有功,但如果没有李远哲的第二度“背书”,陈水扁也许拿不到那纸一般薄的多数票而落败。

李远哲因素起作用

我想,台湾此前的两度总统选举,如果没有李远哲因素起作用,则极可能不会有民进党陈水扁政府的出现。台湾眼下的政局,也许不会沸沸扬扬;宝岛的政情经情,也许不是眼下这幅令台湾人摇头叹息的模样。

两岸关系呢?宋楚瑜2000年总统选时表明,他如果中选,将第一时间往访大陆敦睦两岸关系。很可惜中选的不是他,要不然,两岸关系可能已化戾气为祥和。

两度为陈水扁竞选总统加分,因此而促成他险胜的李远哲,该为眼下混沌的台湾政局、元气大伤的经济负责吗?李远哲6月1日参加师大一项集会,受询而谈台湾当前的困境时,遭到与会者不礼貌地报以嘘声,显示认定他该负责的台湾人有的是。

个人很为李远哲感惋惜。后人看陈水扁治理下的台湾元气大伤,不会不也想到李远哲,想到他滥用伴随诺贝尔奖光环而来的影响力于蓄意左右台湾政局,引导台湾民众作出错误的政治抉择。李远哲政治上的有眼无珠,肯定多少败坏了作为伟大科学家的英名。

Wednesday, June 07, 2006

我的即时评论-马哈迪自嘲选错继承人遭背后捅刀

马哈迪今天语出惊人,轰动全马。就连我这个国外的留学生,眼镜也被震掉了下来。。。
追看了国内的网络中文报章,竟然发现星洲一字不提,光明日报也没有把这“大新闻”放在头条。。。反而南洋以新闻网络广播方式报道了这项消息。。。刚崛起的《独立新闻在线》,也一直都没有让读者失望,至少到目前为止。。。

不管星洲“封杀“马哈迪,抑或技术问题没有报道此事,都让我对星洲很失望。。。作为国内第一大报,并不能及时提供读者最新的新闻资讯,这更让我怀疑,所谓“正义至上”的意义。。。

“現在是政府不守諾言,並不是我違反諾言。” 这话出自马哈迪,原来马来西亚领袖上台下台,有所谓内部的承諾和诺言,听起来好想是一个利益交换。
不过马哈迪对政府的批评,让我想起台湾的李登辉。。从国民党下台的李登辉,到最后为民进党站台,台湾变天,这老家伙乃是始作俑者。。。突然觉得,以马哈迪还仅有的影响力,或许他也可以为大马的民主进程贡献一点绵力,虽然这位强势领袖曾大势吹毁大马的民主制度。。。只是他对国阵和巫统的愚忠,并不能让我的盼望实现。。

針對大馬的首季經濟成長率達到5.3%一事,馬哈迪說,各界所公佈的數據都是可以被“改良”的,許多大公司或大企業所發表的數據,都是經過專業會計師的“改良”後才發表的。
--〉连马哈迪都亲口承认所谓数据是可以“改良“(我诠释为“造假”),有谁还会如此天真相信政治人物的语言和承诺??

“我最無法忍受的是,以前在內閣中支持我所作出的這些決定的人士,現在卻反過來支持新任政府取消這些決定。”
--〉原来,马来西亚的部长领袖全都是见风转舵之徒,也证明在内阁的领袖全是没脑、白痴、愚忠、小人之辈。。。

感谢我们的前首相马哈迪,他让我看到了大马媒体的失责和政客的堕落。。。。



转载《独立新闻在线》

【本刊林宏祥撰述】前首相马哈迪今日指责其钦点的继承人阿都拉巴达威推翻他过去的多项决定,更是背叛了他的信赖;他之前对此“尽可能容忍”,然而如今已无法平息自己满腹的牢骚。

强人领袖马哈迪今日对着《美联社》自我调侃:“我有选错继承人的习惯。在我的一生中,我帮助过很多人,只为了让他们在背后捅我一刀。”

当询及阿都拉是否有在他“背后插刀”,马哈迪淡淡回了一句:“轻微淤伤。”

马哈迪自1981年从胡先翁(Hussein Onn)手中接任首相大位,直到2003年10月才退位,历时22年。下台后的马哈迪不满意自己被指责为好大喜功,“在位22年内掏空了国库,使国家频临破产。”

马哈迪在1981年就任首相以后,邀请当年的学生运动领袖安华依布拉欣加入巫统。安华进入体制以后平步青云,一度被看好是马哈迪的继承人。

不过,1997年金融风暴以后,巫统闹分裂。马哈迪在1998年9月2日革除安华(右图)的副首相及财政部长职位,跟着更开除安华的巫统党籍,并以渎职及鸡奸罪名将他下狱。被捕之前,安华一度率领支持者上街示威,喊出“烈火莫熄”改革口号,企图推翻被指为包庇朋党、裙带,以及贪污的马哈迪政权。

1987年巫统决裂时,现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隶属东姑拉沙理(Razaleigh Hamzah)率领的B队,对抗以马哈迪为首的A队。不过,当巫统在1988年遭法院宣判为“非法”之后,阿都拉并没有加入东姑拉沙理创立的46精神党,反而加入马哈迪成立的“新巫统”(UMNO Baru),后来受委为内阁部长。

阿都拉最近宣布停建美景大桥,招致马哈迪不满。在过去一年,马哈迪针对政府的多项政策如AP(汽车入口准证)课题、“一欧元”贱卖MV Agusta等事件大发雷霆,并与在朝政党针锋相对,甚至通过网络寄发电邮给巫统各级领袖,驳斥阿都拉的理由。

马来西亚商业资讯BizNewsDataBank网站今日引述《美联社》的新闻,马哈迪在该访谈中坦率地表达了他对继承人阿都拉的不满,也不讳言他期望从继承人身上得到合理的“感恩”。

马哈迪:不会发起“倒阿都拉”行动

无论如何,马哈迪不愿公开表示是否为“挑选阿都拉为继承人”这项决定感到后悔,虽然他声称现任副首相纳吉在内阁中获得更多的支持票,以继承他的位子。

权力旁落以后的马哈迪指出:“当一个人已经超出你的控制范围之外,你无法预知他会有何举动。我以为我作对了选择。”

马哈迪声称,自己不会在巫统内部发起“倒阿都拉”行动。他说:“我没有能力这么做,我不会到处去招兵买马,(但是)若我没有表达我的看法,我便没有完成我作为一个平凡公民、一个前任首相的任务。”

最近回教党起哄,有意邀请马哈迪加入在野党行列,共同对抗阿都拉领导的国阵。前回教党青年团团长玛夫兹奥马(Mahfuz Omar)就曾经表达欲撮合安华、东姑拉沙里(左图)与马哈迪的意愿。

昨日的回教党青年团常年大会上,回青团团长沙拉胡丁(Salahuddin Ayub)也提出让马哈迪出任“国家在野党领袖”,惟在数名代表炮轰以后,他澄清这只是对马哈迪的讽刺。



转载《光明日报》

獲扶持的人在背後插刀
馬哈迪:我常選錯人
update:2006-06-07 20:29:23MY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城訊)前首相敦馬哈迪說,他曾經把很多人扶持起來,但這些人卻經常在他背後插刀。“這種事對我而言太常見了。我想,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我常常選錯人。”

此外,詢及媒體指他在任時經常控制報章,而他現在批評政府的談話,也同樣被本地傳媒“腰斬”的問題時,他說:“我承認我在位時,大馬的言論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很多批評政府及攻擊我的言論,仍然被刊登在報章上,包括中文報和淡米爾文報,以及回教黨的黨報。”

較後,馬哈迪也一再表明他對政府執意取消興建馬新美景大橋的決定感到不滿,並質問政府說:“如果我們只是在大馬的領土上建橋,我們又何需理會新加坡的反對?”

安排接班人
“阿都拉不是首選”

馬哈迪說,現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原本是他的接班人的第二人選,因為阿都拉當時並不是獲得最高票數的副主席。

“但我因為認為他有能力,而選擇了他作為我的接班人。我想,這是一個好的選擇。”

不過,詢及他是否對選擇阿都拉作為他的接班人一事感到後悔時,他並未作出正面答覆。

針對阿都拉肅貪的成果的問題,馬哈迪說:“有人指現在的貪污情況比以前更嚴重了。但我不肯定,因為我沒有去比較。”

政府撤銷多項決定
我忍無可忍才批評

馬哈迪強調,現任政府不但沒有兌現當初對他所作出的承諾,反而還撤銷他擔任首相時所作出的多項決定,因此,他才會在忍無可忍之下,多次公開批評政府。

“我最無法忍受的是,以前在內閣中支持我所作出的這些決定的人士,現在卻反過來支持新任政府取消這些決定。”

他週三在記者會上再度對他本身於2年前親自欽點為其接班人的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及現任政府,作出了嚴厲的批評。

政府不守諾言
“不是我違反諾言”

馬哈迪說,現任政府未遵守對他所許下的承諾的作法,是導致他從當初堅持“不干政”的態度轉變為“公開批評”的態度的主要原。

“現在是政府不守諾言,並不是我違反諾言。”

“我曾表明,我在退位後絕對不會干預現任政府的政策,而現任政府也對我作出了許多承捸C但政府不只沒有兌現承諾,還取消了一些我們以前所作出的重大決定,這使我忍無可忍。”

“被指花光國庫非事實”
國家現在很富有

馬哈迪說,雖然現任政府指他在擔任首相期間花光了國庫的款項,導致他們必須取消或擱置一些大型計劃,但他卻一直對這項不確實的指責保持沉默。

“不過,我現在實在無法不作出反擊。我要說的是,現在的政府是前所未有的富裕,他們說政府沒有錢,說錢被我花光了,這全都不是事實。”

“我一直竭盡所能的容忍他們的談話,連他們說我把錢花光,以致接任的政府一貧如洗時,我都沒有反駁他們。不過,事實卻是,大馬政府從來不曾像現在這麼富有!”

“政府所擁有的國油去年便賺了500億令吉,今年的盈利則是800億令吉。在扣除了汽油津貼和稅務、政府取消了多項大型工程,如馬新大橋和基本設施工程後,政府省下的錢多得很!”

敦馬:決不加盟
回教黨想利用我

馬哈迪聲明,他終其一生都對國陣和巫統忠心耿耿,雖然他時常批評政府,但他卻不想與反對黨,特別是回教黨扯上任何關係。

詢及回教黨獻議他在下屆大選時加盟反對黨,並讓他出任國會反對黨領袖一事時,他說:“回教黨並不是真正的回教黨,他們想利用我,但我卻不想被利用。”

“我不會加盟任何反對黨,也不會另起爐灶,成立另一個反對黨來與國陣對抗,我對國陣和巫統是效忠的。”

談到出任反對黨領袖一事,他笑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我拒絕與他們扯上任何關係。”

他說,他只是以一個退休者的身份,對政府的不正確政策提出批評。如果政府繼續犯錯,他也將繼續批評,這是他的權利。

世杯熱馬哈迪湊一腳
“為何20多人追一球”

4年一度的世界杯開踢前,眾球迷便已開始對世杯狂熱,但馬哈迪卻以揶揄的語氣說:“真不明白,20多個人在球場上追一粒球,到底是為了甚麼?乾脆每人各買一粒球回家就算了嘛!”

馬哈迪夫人敦茜蒂哈斯瑪在旁聽了也忍不住笑出來。馬哈迪又說:“我的妻子是首號羽球迷,她常要我看羽球賽,我也沒有時間看。最多是看重播,當作是看現場,我也常警告她不要讓我先知道成績……”

詢及他會否追看世界杯的賽事時,他皺起眉頭說:“我不愛看足球賽,也沒時間看。”

拒評經濟成長率
“數據可被改良才發表”

針對大馬的首季經濟成長率達到5.3%一事,馬哈迪說,各界所公佈的數據都是可以被“改良”的,許多大公司或大企業所發表的數據,都是經過專業會計師的“改良”後才發表的。

“我聽一些人說經濟不好,但大馬卻仍能取得5.3%的經濟成長率,從表面上看來是相當不錯。不過,我並沒有真正的數據分析,所以無從評論。”
光明日報‧2006/06/07